重庆民进力量助推小乡村变身大教室

来源:中国新闻网|作者:龙兆勤|时间:2024-05-22 14:43:45

“年轻人在为生计在外奔波,这里大多只有老人留守,发展动力不足。”在重庆城口县庙坝镇一旅馆门厅,来自重庆巴蜀中学国际教育中心高一年级的李明哲感叹地说。

民进重庆市委会参政议政处一级主任科员、城口县庙坝镇庙坝村驻村干部谯治陪着李明哲等学生边走边说:“由于资源环境的承载能力有限,外出务工是农户增收的必要手段。所以大家策划文旅项目时,要考虑这里的人力资源供给情况。”这次研学活动中,谯治以驻村干部、巴蜀校友的身份,客串了一把“地接领队”。

这是重庆巴蜀中学国际教育中心“厚植行走课程”高一年级城口庙坝行研学课程的教学环节之一。48名准留学生在学校教师和镇村干部陪伴下,进行实地调查,为次日乡村文旅项目策划案路演做准备。


与庙坝二小学生交流

庙坝村是场镇周边的聚集提升类村庄,由于山地产业发展空间有限,大部分农户聚居在场镇和国道沿线河坝地带。谯治说,如何避开用地局限、资金短缺等不利因素,整合既有资源挖掘地域文化经济价值,是破局的关键。

拿什么吸引客人远道而来?城口县庙坝镇庙坝村驻村工作队在走访中发现,除红绿旅游资源齐备以外,坐拥全县首个工业园区的庙坝镇,还能在产业链上讲出不少乡村振兴故事。谯治向民进会员、巴蜀中学国际教育中心老师傅钰交流工作体会,傅老师建议:“丰富的本土社会文化实践,对即将面对世界多元文化的学生而言是很有意义的。若有充足的教育资源,或许有机会组织学生来庙坝研学?”

“要不试试看?”谯治立即找村支书王成友商量,他是庙坝聚兴农业服务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理事长。线路调研和收益概算完成后,联合社决定试运营研学项目地接业务,庙坝村村支两委向巴蜀中学国际教育中心正式发出了邀请。

整合既有资源以文塑旅强线路,是谯治从民进会员建言中得到的启发。不过,从提出想法到方案落地,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春节前,财商教育线路初稿出炉,丰富的现场学习资源引来高一年级组负责人赵星老师关注,她鼓励联合社着眼教育教学效果完善线路设计。春节期间,谯治根据校方提议,梳理知识点逻辑,完成了行前课程讲义。2月,校方审阅讲义后,邀请联合社商讨研学项目组织原则。3月,巴蜀中学国际教育中心郑琪主任带队专赴城口考察项目落地可行性……经过一番共同努力,高一年级厚植行走课程“探索乡村振兴之路”雏形初具。


参观红三十三军庙坝指挥部

又经过一个多月的紧张筹备,活动终于成行。5月14日,驻村干部向学生作行前讲座,介绍庙坝国土空间资源特点及地域文化,分析城万红军挥师城口的社会经济背景,对比分析县域经济发展统计数据,帮助学生建立对县乡社会经济发展的初步印象。5月15-17日,学生们深入半山茶园、山地鸡养殖户、养殖基地及腊肉炕房、工业园区、药文旅基地、场镇工商户等教学点,通过城乡对话、产业调研、电商体验、文旅策划等方式,以探索乡村振兴之路为主线,观察小镇经济运行,对比不同所有制企业经营差异,感受企业家社会责任。

据统计,该研学项目首次运行为联合社增收2.5万元,带动镇域市场主体餐饮业增收8000余元、零售业增收1万余元,周边乡镇旅店业收入1万余元,关联县域国有企业增收4.5万余元。

(本文原刊于“中国新闻网”2024年5月21日中新网重庆新闻版。)




作者:龙兆勤

责任编辑:杜睿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