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参政议政/参政议政成果/关于加强流动人口管理资源整合、信息共享的建议

关于加强流动人口管理资源整合、信息共享的建议

来源:参议处|时间:2010-09-16

我市现有流动人口近1000万人,其中从农村地区流向城镇和从市内流向市外的人口达800余万人,从市外流入我市的人口有近200万人。以主城渝中区为例,该区现有流动人口超过10万人,几乎相当于辖区户籍人口的20%。持续增长的流动人口对经济社会发展意义重大,也对流动人口管理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

目前我市流动人口管理工作以多部门分头管理为主,资源缺乏整合、信息缺乏共享的问题十分突出。有公安部门负责居住登记、人事和劳动部门负责档案管理及用工登记、人口计生部门负责流动人口婚育登记、房管部门负责对房屋租赁人员登记和物业管理等等。各部门对流动人口都要在采集基本信息的基础上实施各自的管理服务,由此带来以下问题:

1.统计口径不一致

各部门对流动人口的定义不一致,有的流入3天就要作为流动人口登记管理,有的要从目的、范围等因素判断是否作为流动人口管理。由于口径不一致,加上流动人口流动性强,各部门采集信息来源渠道和时点不同,数据也存在差异,在一定程度上甚至影响了政府的决策和判断。

2.同类信息反复采集

流动人口管理中有许多信息是同类的,如公安部门户籍管理需要人口计生部门、民政部门所管理的出生、死亡信息,人口计生部门需要民政部门所管理的婚姻登记信息等等。由于信息不能共享使用,各部门采集需要的信息仍需要反复上门入户调查或花费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开展外出调查。各部门针对流动人口流动性强、流动速度快的特点,为准确掌握流动人口信息,经常出现多部门对居民反复敲门采集信息的情况,不仅让基层工作人员增加了工作量,也打扰了普通居民的正常生活,部分自我保护意识较强的流动人口甚至拒绝部门基层工作人员上门采集信息。

3.人员经费重复投入

我市在2009年基本建成市、区县、街道(乡镇)和村(社区)四级流动人口服务和管理工作网络体系。但流动人口管理专职机构与其它相关部门的信息共享以及其他部门需要的人口信息的采集工作并没有纳入其职能范围,各部门仍在沿用过去模式依靠各自的基层工作人员入户单独采集流动人口相关信息,并分别录入各自的信息管理系统,造成人员和经费的重复投入,流动人口信息统筹的作用没能得到有效的发挥。

4.采集项目繁杂偏多

从在部分区县人口计生委的调研中发现,现有的人口资源信息系统(PIS)表格项目繁多,一个流动人口需要采集和录入的基本信息就有45项,最多达到288项,涉及基本信息、生育、节育、婚变、怀孕、保健、帮扶、并发症等多方面。信息员上门不仅要反复沟通消除群众疑虑,还要核对证件逐项采集,有时对一个育龄妇女的信息采集时间往往长达半小时以上。这不仅降低了工作效率,还难以采集到真正准确、有价值的信息。

建议:

1.规范各部门流动人口标准和统计口径

建议流动人口管理专职机构在收集、调研各相关部门流动人口工作开展情况、信息采集需求的基础上,重新定义我市统一的流动人口标准。按照“删繁补简、便于操作使用”的原则,规范信息采集项目和统计口径。统一采用全市(甚至全国)通用的流动人口信息采集和统计软件。

2. 整合资源,建立统一的流动人口信息库

由流动人口管理专职机构牵头,打破各部门间的信息壁垒,整合各部门现有的人口信息资源,建立全市统一的流动人口信息库,形成流动人口信息由各部门统一采集、分类使用、协作管理的资源共享机制。

3.部门联动,搭建统一的流动人口工作平台

针对分头管理、信息重复采集、人员经费重复投入等问题,建议整合公安、劳动人事、人口计生、房管、教育等部门流动人口信息采集和管理服务力量,搭建统一的流动人口工作平台,建立流动人口综合管理制度机制。由流动人口管理专职机构协调各个部门配合做好各自职能范围内的流动人口管理工作,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局面。

作者:

责任编辑:陈涛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