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参政议政/参政议政成果/提案选登201702-关于加快我市“智能制造”发展的建议

提案选登201702-关于加快我市“智能制造”发展的建议

来源:市委会|时间:2017-03-08

民进重庆市委

“智能制造”是以精益制造、数字制造、网络制造、敏捷制造等方式为支撑的先进制造业,代表着现代制造业的发展方向,在工业版图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美国、德国以及日本等发达国家先后出台以先进制造业为核心的“再工业化”国家战略,力图占领世界制造业的制高点。我国也出台了《中国制造2025》等文件,江苏、广东、福建、安徽、四川等地陆续提出对接行动计划,加快本地“智能制造”发展。

我市也把加快制造业智能化转型升级作为重要战略,先后制定了《重庆市建设国家重要现代制造业基地“十三五”规划》《重庆市智能制造工程实施方案》,大力发展机器人、大数据、智能化集成应用等基础产业,制造业数字化水平和智能制造基础能力逐步得到提高。但目前我市制造业仍以传统制造业企业为主,“智能制造”产业基础薄弱、实力不强。以智能制造标准企业数量为例,2016年通过国家智能制造试点标准项目认定的一个都没有,通过试点应用项目认定的只有5个(广东、浙江都超过20个)。

随着工业体系传统模式产能利用率降低,低成本优势逐渐削弱,负增长面不断扩大,我市大量企业急需进行智能化改造。但一些企业并没有认识到智能化改造的必要性,一些正在进行智能化改造的企业进程缓慢,有的没有找到升级方向或盈亏平衡点,有的是改造遇到挫折即行停止,真正系统实施的少之又少。

调研发现,我市智能制造行业面临的主要困难和问题有:

1.现有对企业智能化改造的支持政策缺乏针对性和竞争力,很难带动现有支柱企业集群化快速迭代升级。例如,同是以“机器换人”的生产线改造,东莞技改政策“组合拳”给予企业的补贴高达20%-50%,远远超过我市的平均补助水平。

2.金融支持不足。银行等金融机构对智能制造行业投入资源很少。民企智能化项目“短贷长投”,资金链及转贷压力极大,结构性融资信息不对称、渠道不畅通问题突出。虽然部分地区已有标准厂房按揭贷款、知识产权质押贷款等产融对接支持,但由于银行对国企与民营实行“双重标准”及重硬件轻软件等原因,实施效果不理想。

3.行业专业服务平台缺失。例如,服装订制智能工厂需要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方面的技术支持,但相关解决方案提供商要从长三角地区甚至国外找寻,极大增加了企业成本,安全自主可控难度同样增大。

4.行业人才储备不足。特别是能熟练驾驭机器人,既能动脑又能动手的高技能“灰领”人才极其匮乏。

5.企业前期投入成本偏高。目前两江新区土地起拍价每亩已达45万元;鱼嘴复盛、创新经济走廊等智能产业重点发展区域现有厂房租赁市场均价是东莞的2倍、深圳的1.2倍。智能工厂亟需的商用高速专线价格高出民用光纤数十倍,数据存储、传输及保护成本远超出中小企业承受范围。

建议:

1.进一步明确重庆“智能制造”的重点产业。根据《中国制造2025》及工信部智能制造专项有关要求,从产业吸引力、发展可行性、政策吻合度三个方面分析并结合国际国内发展趋势以及重庆实际,建议我市对智能制造的十大重点领域实行分类发展策略。对新一代信息技术、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生物医药及高性能医疗器械等产业实行强力引进,对航空航天装备、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先进轨道交通装备、新材料等产业实行重点引进,对海洋工程装备和高技术船舶产业实行补充引进,同时引导电力装备和农机装备产业转型升级。

2.进一步明确重庆“智能制造”的关键环节。必须坚持以完善智能装备工业网络、信息数据链、集成管理平台为核心,抢抓优势产业标准话语权,逐步推进关键设计工艺、生产过程和管理过程的智能化。

3.优化智能制造指数评价体系。建立工业智能大数据分析合作机制,整合科技、产业、金融、人力等指标,增加创新成果转化实绩评估手段,为智能制造战略规划及引导政策路径提供分类分区域精准数据支撑。

4.调整完善政策“组合拳”,着力解决方案设计难、成本投入高、工业大数据采集优化滞后等难题,推动产学研合作,支持企业建设技术创新中心,完善现代工业设计平台、智能装备研发检测平台等公共服务平台,加大对支柱产业、中小企业智能化改造投资项目的支持力度。搭建有效的行业对话机制,强化多方协商,及时沟通反馈问题和情况。

5.构建智能制造支持服务体系。夯实两江新区、永川等智能产业载体平台生态功能,布局智能制造研发中心、“母工厂”和示范点,为参与创新的企业机构提供任务模块及统一技术接口参考,减少重复研发浪费及系统兼容整合壁垒。打造以智能制造商业秘密保护为核心的法治环境,降低核心智能制造技术工艺泄露风险。

6.完善智能制造投融资体系。设立智能制造产业专项发展引导基金,引导银行机构适当放宽抵押担保、债转股等融资条件限制,充分利用企业信用信息平台,推动金融、科技、产业融合创新,鼓励和支持智能制造企业多渠道融资。健全智能制造投资风险评价体系,及时识别规模投资项目潜在的问题及风险,有效应对超过风控预期的投资行为。

7.实施智能制造校企共建技能人才培育工程,持续推进高层次集成研发人才和国外高技能新型智力的引进工作。建设国际化高水平专门智库。定期邀请工信部及相关科研院所专家讲解政策导向及行动计划,联合通用电气、西门子等著名解决方案企业为重点企业“一对一”培养智能制造复合型人才。

8.实施“重庆制造”品牌建设行动计划,升级传统产品,加大智能化新产品、新项目的引进力度;重点在智能汽车、智能移动终端、智能机器人、数字化医疗设备、智能家居以及集成电路、传感器等关键零部件领域组织实施智能化产品品牌培育示范。

作者:

责任编辑:郑常艳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