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参政议政/参政议政成果/社情民意信息选登201806—关于加强儿科医疗资源供给 提升儿童医疗服务水平的建议

社情民意信息选登201806—关于加强儿科医疗资源供给 提升儿童医疗服务水平的建议

来源:参议处|时间:2018-04-06

据重庆市政协委员、民进重庆市大渡口区委主委、区农委主任胡桂泉,重庆市大渡口区政协委员、民进重钢支部主委、重钢总医院神经外科主任康绍军反映:目前我国0-14岁儿童约有2.3亿,现有儿科医疗资源总量严重不足、分布不均衡、儿科医生短缺、儿童用药缺乏,难以满足儿童医疗服务需求,儿童看病难问题突出。

一是儿科医疗资源总量不足。2016年5月,国家卫计委、发改委等六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强儿童医疗卫生服务改革与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到2020年每千名儿童床位数增加到2.2张,但目前这个数据是1.2张。儿科病床不足,增长速度相对缓慢,儿科医疗服务资源的发展落后于医疗服务资源的总体水平。而且部分医院儿科医疗设备有的购买时间较早,使用时限较长,数量、功能有限。

二是儿科医疗资源分布不均衡,布局不合理。我国各省市儿科优质资源稀缺且主要集中在少数专科医院和大医院儿科,一些县(区)没有独立设置的儿童医院,虽有妇幼保健院,但其力量没有充分挖掘和利用起来。我国部分综合医院中没有设置儿科,乡镇、村(社)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儿科力量薄弱。儿童专科医院、综合医院和乡镇及村(社)卫生服务中心之间的联系不够紧密。

三是儿科医务人员严重短缺。我国自1999年起调整儿科专业招生政策,不再直接招收儿科本科生,绝大多数医学院到研究生阶段才细分儿科专业,直到2016年,为解决儿科医生荒问题,教育部才将儿科学专业化教育前移,并力争到2020年每省至少有一所高校举办儿科学本科层次专业教育。由于儿童用药量少、辅助检查少、收费项目少,儿科医疗收入明显低于其他科室,没有合理的政策调节机制,造成了儿科医务人员面临执业风险高、压力大、待遇低的状况,陷入了儿科缺乏吸引力、儿科医务人员积极性严重受挫的尴尬境地,导致儿科人才流失严重,近年来儿科医生数量不增反降,流失率高达10%左右。目前,我国每千名0-14岁儿童仅有0.53名儿科医生,这与《意见》提出的,到2020年每千名儿童儿科执业(助理)医师数要达到0.69名的目标还有很大距离,更不要说与发达国家如美国千名儿童拥有1.6名儿科医生的差距了。

四是儿童用药缺乏,儿童药品研究不足。我国儿童用药一直存在品种少、规格少、剂型少等问题,我国3500多种药物制剂品种中,专供儿童使用的仅近100种,难以满足需求,从而导致儿童治疗用药范围狭窄,儿童用药成人化,甚至随意改变药物剂型、剂量等问题。我国儿科临床用药的基础研究如儿科药理学、儿科临床药理研究不足,很多新药临床试验阶段往往不包括儿童,因此,上市后缺乏有关儿科用药的药动学、药效学、安全性等方面的资料。

为此,建议:

一、加强儿科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加强、改造综合医院及乡镇卫生院儿科室基础设施建设,及时采购、更换儿科医疗设备,缓解儿科的床位紧张度,从硬件上提升服务能力和水平。充分挖掘和发挥各级妇幼保健院的作用,妇幼保健院从省到市再到县,形成了一套完整的体系,完全可以升级为一个基础儿科组织,承担儿童的疾病预防、筛查、早期识别、向上转诊、健康教育等工作。同时,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和民间资本参与儿科医疗服务发展,满足多层次儿科医疗服务需求。

二、优化调整儿科资源规划和布局。增加基层医疗结构儿科资源数量,逐步加强综合医院的儿科建设。建议综合医院必须全部开设儿儿科,设置儿科病房。综合医院的儿科急诊需24小时开放。将儿科设置与发展纳入医疗机构、综合医院建设发展目标和管理评价体系之中。加大宣传力度,鼓励患者前往基层儿科就医,缓解儿科集中就医压力。省级层面规划好以乡镇、村(社)和综合医院儿科为基础,儿童专科医院为主导的儿科医疗发展模式,依靠乡镇、村(社)和综合医院来完成儿科常见病和多发病的治疗,儿童专科医院重点解决疑难复杂疾病和专科慢性病。

三、建立有效的儿科医务人员人事薪酬制度和激励机制,吸引和留住儿科人才。部分高校已经恢复儿科本科招生了,现在关键是要吸引和留住儿科人才,可以在职称评定、职务晋升上给予政策倾斜和优惠。医院应建立符合儿科医疗服务特点的人事薪酬制度和激励机制,理顺儿科医疗技术劳务价格。卫生管理部门给予一定的优惠政策,加强儿科人才继续教育培训。建立儿童专科医院、综合医院和乡镇、村(社)卫生中心的联系制度,鼓励大医院的儿科医生走进综合医院和乡镇、村(社)卫生中心,定期开展坐诊、疑难病例讨论、手术示教等带教服务,加强基层儿科医疗服务能力,也鼓励综合医院和乡镇、村(社)卫生中心的医生到大医院儿科进行学习进修提升。

四、加强儿童用药的研产力度,拓宽儿童用药的来源。制定政策激励药厂研发和生产儿童新药的积极性。利用现有的药物资源,通过安全性、有效性、服用剂量等评价,将有效药品研制成更适合儿童使用的剂型。建立健全相关的政策和法规,开展具有创新性的儿童临床试验,积累详实的儿童药品临床资料,解决儿童安全、正确、合理用药的问题。

作者:

责任编辑:参议处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