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参政议政/参政议政成果/提案选登201705-关于加快发展重庆市文化创意产业的建议

提案选登201705-关于加快发展重庆市文化创意产业的建议

来源:市委会|时间:2017-04-14

文化创意产业是一个极具前途的新兴产业,在发达国家其产业生产总值一般占国民生产总值的10%左右,在部分国家甚至已经超过汽车制造等传统产业成为新的国民经济支柱产业。我国高度重视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先后出台多项支持发展的政策,重庆市也将文化创意产业作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进行大力培育,目前已取得较好成效。但对比其他文创产业发达地区,我市还存在以下不足。

1.缺乏文化创意产业整体规划,同质化问题突出。目前,我市还没有出台《重庆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规划》。《重庆市文化发展“十三五”规划》虽然对全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有所提及,但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定位、发展目标、产业布局、资源配置等关键性问题未专项规划解决,使得文化创意产业处于“重视有余,指导不足”的境况。全市文化创意产业布局缺乏统一规划,发展结构不平衡,主要集中在文化、艺术、传媒等传统领域,并且同质化现象较为突出,具备全国影响力的大型文创产业集团企业和文创产品集群总体数量不足,影响力不强。

2.引导扶持政策不到位。据市人大2015年文化产业调研报告,我市文化创意产业仅占文化产业总产值的10%,远低于上海等地区,要打造“设计之都”需进一步加大扶持力度。我市虽然出台推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的实施意见等扶持政策,但基本为其他行业优惠政策整合,且部分扶持政策较为宏观,缺乏针对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特点,缺少设计产业发展专项资金设置、初创文创企业融资和中小文创企业场地设施租赁等方面的具体扶持政策。

3.与传统产业融合不足。近年来,我市以汽车和电子信息为代表的制造业发展较快,但工业设计发展相对滞后,一些重要的工业设计项目仍需委托给德国等发达国家。由于整体发展水平不高,我市文创产业与农业、商贸、旅游、体育等传统产业融合发展程度不足,未能发挥产业提升叠加效应。

4.文创园区的产业载体功能有待提升。全市各地已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十余个,总体发展势头较好,但存在发展愿景不清晰、重点不突出和咨询中介、知识产权保护、人才培训等公共服务平台不完善等问题。一些园区企业入驻总量不足,产业项目较少,商贸服务项目比重较高,产业聚集促进功能发挥不够。

5.文化创意人才匮乏。我市文化创意从业人员总量不足,且90%以上均为中小公司,难以吸引和留住更多的文化创意优秀人才。人才结构也需进一步优化,能将创意转化成产品的高端人才较为匮乏,人才队伍综合素质也需进一步提高。

建议:

    1.编制专项发展规划。科学制定重庆市文化创意产业中长期的专项发展规划,加强全市文创产业发展顶层设计,进一步明确文创产业发展目标、战略措施、产业布局、发展要素配备及总体需求等,为产业发展提供明确的政策导向和规划引导。      

    2.加大文创产业的扶持力度。结合党中央和国务院相关创新文件精神和产业政策,制定完善我市促进文创产业发展系列扶持政策,如加强现有闲置厂房、仓库等资源的整合,提供低成本用地;设立文创产业发展投资基金,引入文创投资主体,打造重庆文创产业“众筹”品牌,拓宽优质文创项目获取研发生产资金渠道等。

    3.提升与传统产业和新兴产业的融合度。引导文创产业围绕我市汽摩制造等传统优势行业,大力发展工业设计业,增强全市制造业的核心竞争力。加强文化艺术衍生产品创意开发,形成文化产业链。加强与现代农业、旅游、商贸等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通过创意策划,推动产业提档升级。与电商平台合作,搭建领先全国的文创产品交易、投资、服务平台。加强与新兴媒体融合,打造一批创新领先的文创媒体产品。探索博物馆、文化馆、纪念馆和高校等事业单位与社会企业合作方式,共同推动精品文创项目发展。

4.增强文创园区的集聚促进功能。对优秀文创产业园区发展给予各方面大力支持,鼓励园区有效降低场地、设备租赁成本,完善咨询、培训、宣传、服务等公共服务,探索建立文创项目投资基金,构建园区文创企业商务合作平台,促进园区生产生活服务配套建设,吸引中小文创企业入驻和项目孵化。

5.吸引和培养文创人才。探索优质文创人才跨身份、跨单位合理流动,将人才优势最大化。创新人才引进、评价、奖励、管理等机制,吸引更多高端人才来渝创业发展。文创科研项目、人才职称评定向民营企业倾斜。

作者:

责任编辑:郑常艳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