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民主党派领导骨干队伍建设

来源:会中央网站|时间:2012-06-13
  政治交接是民主党派的长期战略任务,而其中最为关键的是领导骨干队伍的建设。经过连续几届的换届之后,新一代党派成员逐渐走上了各级领导岗位,与老一辈领导人相比,他们既有优势也有弱势,而在当前新形势下,民主党派作为参政党,自身建设面临着几个显著的转变,呈现出新特点,应当有新的对策与方略,通过多方面的建设,全面提升综合素质与能力,本文拟从上述几个层面,进行探讨和论述。

  一、永续不衰的命题:搞好政治交接是民主党派自身建设的战略性任务

  政治交接是1997年各民主党派、工商联顺利实现跨世纪新老交替的历史关头提出来的。从政党学角度考察,这是一个全新概念。“交接”的含义是涉及到“交”与“接”的双向互动,包含了有交有接,要交能接等丰富内涵。

  民主党派的政治交接,是上一届领导集体把本党派的政治思想和综合政治素质交给下一届领导集体,并使之保持、延续和与时俱进地丰富。也就是使民主党派的政治主张、政治观念、政治信念、政治原则、政治态度、传统作风等由上一届领导集体平稳地交给下一届领导集体,使之得到保持、延续能与时俱进地丰富并落实到思想和行动之中。其核心内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增强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巩固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政治基础;继承和发扬民主党派老一辈领导人长期以来与中国共产党团结合作形成的政治信念、优良传统和高尚风范;要自觉地与时俱进地不断丰富政治交接的内涵。

  政治交接的上述实质内涵明确告诉我们,它不是随一代领导人新老交替的实现就算完成了,更不是随着一届换届工作结束而结束,这是一个永续不衰的命题,一个长期的、战略性的任务,是民主党派进行自身建设,特别是领导骨干队伍建设必须始终紧紧围绕的一条主线。周恩来总理早就明确提出:“我们党的寿命有多长,民主党派的寿命就有多长,一直要共存到将来社会发展不需要政党的时候为止。”江泽民同志1997年在与民主党派、工商联新老领导人座谈时说:“进一步搞好政治交接,是民主党派、工商联多级组织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自身建设的首要任务。”这里我们有必要简略回顾民主党派政治交接走过的十多年不平凡的历程。大体可以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创始阶段:1997年——2002年。

  明确了交接的主要内容:坚定的政治立场,正确的政治方向,鲜明的政治态度,强烈的政治责任,严明的政治纪律,丰富的政治经验,高尚的政治品德。解决了“交”出后从哪几个方面“接”的问题,着眼于与中国共产党亲密合作关系的延续和发展,着眼于民主党派老一辈领导人的政治立场,优秀品格和优良作风在新一代领导骨干和代表人物身上延续和发展。在这一阶段的五年中,通过换届,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和中国共产党风雨共舟、患难与共的民主党派老一辈创始人和领导者基本退出了中央领导岗位,领导班子实现了整体性的新老交替和政治交接。各省市及地州级的一代德高望重的老资格领导骨干也陆续退了下来。各民主党派的领导班子,都高度重视政治交接,在理论研究与实践工作中,创造了一些新典型、新经验,摸索出了一条成功之路。

  承前启后的巩固阶段:2002年——2007年。

  在巩固上一阶段成果的前提下,提出了建设高素质参政党的问题。在各民主党派召开的全国代表大会上,通过大会报告和修订章程,都确立了参政党建设的目标和原则。胡锦涛总书记对此给予了充分肯定,并在讲话中对“参政党”定义作了三个方面的界定:一是与共产党长期亲密合作;二是能够经受多种困难和风险考验;三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中发挥积极作用。民主党派的各级领导班子成员结合纪念中共中央(89)14号文件颁布15周年和学习贯彻两个“5号文件”,通过学理论、抓培训,大力加强了自身建设,在提高整体政治素质水平、开创工作新局面上取得了十分可观的成果。这一阶段较科学,亦较成功地做好了“接”下来之后如何“建”的工作,实现了承前启后的平稳过渡。

  持续发展阶段:2007年——2012年。

  这一阶段中政治交接已历经十年以上,换届工作与领导班子的新老交替都持续不断地进行,领导骨干队伍的建设更是不容忽视。由于历史的原因,20世纪50年代后期到70年代末期的20年中,是民主党派组织发展的断代时期,现在政治交接的重任,已落到了新中国建立初期出生八十年代中后期至九十年代加入民主党派的同志的身上,他们能否与中共同步,继承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优良传统,将直接影响国家多党合作的政治格局,所以,这新一代领导骨干队伍的建设任务更为严峻。因此,这一阶段在强调继承前两个阶段成功的做法和有益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开展以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为主题的“学教活动”,致力于促进科学发展,致力于加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致力于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致力于维护和促进社会和谐。这一阶段,集上两个阶段之大成,追求可持续发展,立意更为高远,任务更为艰巨,意义也更加重大。

  通过以上的简略回顾与阐析,我们可以得出如下结论:首先应该确认并形成共识。只要有政党存在,只要多党合作的政治格局不变,政治交接的任务就必然长期存在。其次,从历史发展的纵向角度看,政治交接既表现为每个领导成员,每级领导班子的不断交接,又表现为一代一代连续不断的历史交接。前者呈现为阶段性,达到了一定的程度即实现了政治交接。后者体现了长期性,是与党派的存在共始共终的。这两者之间是相辅相成的,阶段性中体现出长期性,长期性中又表现为一个一个的阶段性。再次是从当前新形势的横向层面看,政治交接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国际、国内形势的需要;巩固和发展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共同的政治基础的需要;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需要;是民主党派加强自身建设,提高整体素质的需要。

  综上所述,民主党派长期存在,民主党派的领导集体亦将长期存在,但这一领导集体中的领导个人不会长期任职,必然存在新一届领导集体更换老一届领导集体。同时,民主党派的领导思想不会一模一样,不会一成不变,需要不断学习,与时俱进,使自己的思想水准逐步符合客观工作的要求。民主党派的工作需要在延续中不断发展,上一届领导集体要把政治思想和综合政治素质交给下一届领导集体,这项工作必然与民主党派的长期存在而共存,因此政治交接是民主党派自身建设和发展的长期战略任务。

  二、优势与弱势:新生代民主党派领导骨干现状剖析

  搞好政治交接的关键是进一步加强各级民主党派的领导骨干队伍建设,这关系到各民主党派的发展,并将综合反映出其整体建设水平,是民主党派自身建设的重中之重。因为领导班子负有带领和引导全体成员的重大责任,特别是在当前新老交替的新形势下,只有把各级领导班子建设成为政治坚定,作风过硬,工作扎实,团结奋进的领导集体,才能带好队伍,继承和发扬老一辈的优良传统。所以,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加强民主党派领导骨干队伍建设的重要性、必要性、艰巨性和迫切性。

  如前所述,经过十余年连续几届的换届,各民主党派从中央到各省市都从组织上实现了整体性的新老交替,改革开放以来加入党派新成员中的代表人物纷纷被推上了各级领导岗位,新生代领导骨干担负着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历史重任,他们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如何,将直接关系到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长期存在与发展,关到到民主党派政治纲领的延续和发展,因此必须对他们的优势与弱势进行剖析,以便于扬长避短,更好地完成真正意义上的政治交接。

  与老一辈领导干部相比,新生代领导骨干有许多自身的优势,这是不能忽视的,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年富力强,精力旺盛。

  其主体的年龄结构是30多岁到50多岁,梯型层次较为合理,而过去老一代往往是50多岁至80多岁,甚至达到90岁,年龄偏大,力不从心,受限颇大。领导骨干只有年富力强,精力充沛,才有条件为党派工作及兼顾到各项活动,新生代为民主党派的整个领导层注入了勃勃生机和新鲜活力。

  2.学历高、专业强、知识广、观念新。

  新生代领导骨干一般都有较高的文化学历与专业技术职称,其中不少都是某一学科和学术领域的领衔人、权威人士。他们著书立说,有一定的成就与地位。他们在长期的教学、科研、管理、生产岗位和社会实践中,得到了较好的历炼,养成了不尚空谈,求真务实的良好作风,具有敢于实践,勇于创新的气魄,在当前的新形势下,其责任感和使命感都较强。

  3.思想活跃,视野开阔,政治参与意识强。

  新生代领导骨干富于开拓精神,勤于动脑,思维敏捷,乐于接受新事物。大都能深入基层调查研究,探索问题,能主动就国家大方针以及社会普遍关心的热点问题建言献策,发表自己的真知灼见,具有较强的参政议政能力,也能敏锐地抓住社情民意的关键信息加以客观有效的反映,较好地履行政治协商与民主监督职能。

  4.气质儒雅,形象清明。

  新生代领导骨干中的代表人物一般多为专家学者型,道德修养好,人格品位正,既立言又立人,具有一定的人格魅力,亦能自觉抵制的社会中的不良风气,比较清正廉洁,能被社会与公众接受。

  同时,与老一辈民主党派领导人物相比,新生代领导骨干和代表人物也还存着一些较为明显的弱势,同样不能忽视:

  1.政治基础相对薄弱。

  新一代民主党派骨干政治基础相对较为薄弱。其原因是:民主党派领导成员绝大多数是知识分子,新老两代人都是改革开放以来受益较多者。他们对邓小平理论和党中央的方针政策是认同的。但老一代民主党派领导骨干长期受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基本理论的熏陶,政治理论功底扎实深厚,其认同是建立在理性和感性双重基础之上,因而是坚定的、牢固的。新一代民主党派成员世界观形成于文革和七八十年代,系统学习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时间较短,机会也相对少一些,政治理论功底就稍显薄弱了,其认同更多的是出于感性,而缺乏理性的稳固性。一旦改革触及到某些个人利益,有时便会出现疑虑和摇摆,反映出政治上的一定的脆弱性。

  2.政治阅历浅。

  新老两代民主党派骨干虽然都是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拥护者,但老一代由于经历社会的演变、自身有盛衰荣辱的体验,与中共亲密合作关系是在风雨同舟的奋斗中形成的,经受过漫长历史和时代变换的严峻考验。出自这种亲密的感情,能够在合作共事中,从国家大局出发,自觉找准位置,具有政治的成熟性。新一代则大多缺乏这种政治阅历,对多党合作制和民主党派的历史缺乏深刻的理解,对中国国情的认识,对共产党的认识缺乏历史的比较,导致一些骨干在重大问题上摇摆不定难受重托,难当大任。在对民主党派党务工作的态度上,由于本职工作竞争激化等客观原因,也难以表现出老一代的责任性。

  3.政治知名度低,威望不高,凝聚力、影响力弱。

  新老两代骨干中虽都不乏专家、学者,但老一代中学术上有造诣、政治上有作为、德高望重者比重大。他们既是某一领域内的专家、名教授、又是成熟、老练的政治活动家,政治上的凝聚力和感召力强。新一代中双栖型骨干为数寥寥,而要想成为一名政治活动家,则更需要长时间的磨炼和一定的机会,所以他们往往政治上显得稚嫩,知名度低,缺乏政治洞察力和驾驭复杂局面的能力,难以在短时间内树立起较高的威望,缺乏广泛的社会影响力。

  4.领导经验少,行政管理与组织协调能力弱。

  老一代领导人长期从事民主党派工作,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工作起来得心应手,卓有成效。而新生代领导人走上领导岗位时间相对较短,工作虽有热情,但经验还是缺乏,组织协调能力与行政管理能力还有待加强,其威望与感召力、凝聚力还未真正形成。一些专职的党派领导刚刚走上领导岗位,还有一个熟悉与历炼提高的过程,而兼职领导者,自己的本职工作业务忙,担子重,压力大,对党派工作难有时间上的保障,想多投入而又颇感力不从心。

  5.比较注重个人价值与实际利益。

  当代中国正处于一个特殊的跨越式发展阶段,民主党派并非生活在真空里,也处于不断发展变化的新环境中。面对国际国内复杂多变的新形势,市场经济条件下不同价值观和利益矛盾的巨大冲击等均会不同程度地在民主党派新生代领导骨干中反映出来,使他们比较注重个人的价值与实际利益。老一代领导人在长期的革命实践中已形成了将国家民族集体利益放在个人利益之上的无私奉献的价值观,他们立党为公,比较淡泊名利,以对国家贡献的大小作为奋斗和追求的目标,他们的价值观具有单一性与理想性的特点。新生代领导骨干对实现自我价值的要求比较强烈,他们把个人待遇与社会贡献结合在一起,人生追求呈现多维立体型,既对学历、知识、事业追求完美,又要求个人的物质条件不断提高和完善,在价值观上表现为多元型、复合型、现实型。他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也与此相对应。在处理国家、集体与个人三者利益关系上,有时往往会较多考虑个人利益。有的政治安排暂时还不到位,则表现为浮躁消极。有的考虑经济利益多,考虑政治参与少,不愿把过多精力投入到党派工作事务中去。

  综上所述,我们简要剖析了新生代领导骨干队伍的现状,他们既有优势也有弱势,且都比较明显。所以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结合新形势下民主党派作为参政党的一些新转变,新特点,实行正确的对策与方略,来加强领导骨干队伍的建设。

  三、几个显著的转变:新形势下参政党建设的新特点

  伴随着当今世界国际国内形势的深刻变化和改革开放的快速推进,中国的发展已经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科学发展观的提出和贯彻落实,使我们处于“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生态和党的建设”六位一体协调发展的大趋势中。在中国民主政治进程不断推进、多党合作事业不断发展的过程中,民主党派自身的发展也经历了深刻的变化,民主党派的任务和使命也发生了重大的转变,这些转变主要体现在:一是从具有阶级联盟性质的政党发展成为进步性与广泛性相统一的政治联盟;二是从与中国共产党密切合作致力于争取人民民主、实现民族独立、建设新中国的民主党派,发展成为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致力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参政党;三是从以团结教育改造为主要历史任务发展成为履行参政议政、民主监督职能并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发挥越来越重要作用的政党。面临新时期新形势,向民主党派提出新要求新任务,必然会体现新转变新特点。其中最主要表现为以下两个方面:

  (一)领导体制和领导方式的转变

  在相当长的一段历史时期,各民主党派的领导体制和领导方式,主要依靠其代表性人物个人的人格魅力,发挥社会影响力号召力,这是和各民主党派成长壮大的发展历史密切相关的。中国各民主党派产生、发展的重要契机是国内第一次革命和以后的抗日救国运动。如1927年宋庆龄、何香凝、邓演达等代表的国民党左派坚决反对蒋介石的反动卖国政策,特别是抗战爆发以后,民革、民盟的早期组织和致公党的一些代表人物,如宋庆龄、黄炎培、马相伯、沈钧儒、章乃器等纷纷投入抗日救亡运动。主张“停止内战,团结抗日”。抗战胜利后,中国面临两种命运、两种前途的决战,民主党派纷纷成立,涌现出一批有相当社会影响力的代表人物,如李济深、何香凝、张澜、沈钧儒、黄炎培、胡厥文、马叙伦、王绍鏊、许德珩等,他们反对独裁、争取民主,反对内战,争取和平。当时,中华民族灾难深重,国家前途命运未卜,这批民主党派的创始人和老一辈领导者和全国各界志士仁人坚持不懈地探寻救亡图存之道,并通过建立党派组织提出和实践各自的政治主张,不断加深对中国共产党的了解,并逐步形成了亲密合作的关系,在支持中国共产党坚持抗战,争取民主与和平,反对独裁与内战,为新中国的缔造等方面都做出了历史性的贡献。新中国成立后,各民主党派在他们的带领下,积极参与建国大业和各项民主改革,随着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作为民主党派社会基础的民族资产阶级和城市小资产阶级逐步转化为社会主义劳动者的一部分,民主党派的性质也发生了根本的变化,由阶级联盟转变为政治联盟。上个世纪八十年起,我国进入了改革开放的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各民主党派积极响应中国共产党的号召,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贯彻“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基本方针,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积极发挥参政议政、民主监督、社会服务、维护稳定、海外联谊作用,为国家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作出了较大贡献。

  在上述六十多年的民主党派发展的漫长历史进程中,老一辈德高望重的领导人以其传奇般的独特政治生涯经历,一系列丰功伟绩所彰显的历史贡献令后人景仰不已,他们都是著名的社会活动家、教育家、文学家,有些还是杰出的国家领导人,他们的道德文章堪称世人的楷模,他们的言行举止体现出大家的风范,发挥着巨大的社会影响力。这一切决定了在较长的一段时间内,民主党派内部的领导体制和领导方式,是以发挥代表性人物的社会影响力为主,这是不容否定的历史存在。

  近十多年来,各民主党派都逐步实现了领导体制和领导方式上从主要依靠代表性人物的个人魅力向主要依靠集体领导的转变。经过1997年、2002年、2007年的三次换届,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和新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与中国共产党同舟共济、肝胆相照、亲密合作的民主党派领导人都已经退出了中央领导岗位,一批威望高、影响大的资深领导人也逐渐退出了省、市的领导岗位,各级领导班子实现了整体性的新老交替和政治交接,一批在新中国成立前后出生、20世纪90年代左右加入民主党派的新一代走上了各级领导岗位。随着我国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在中共14号文件和两个5号文件精神的指引下,多党合作制度和民主党派工作逐渐步入了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的轨道,民主党派内部的领导体制和领导方式也发生了明显的转变,即更加强调主要依靠集体领导,这已成为当今时代的必然。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也仍需要延续传统,尽可能挑选具有相当社会影响力的德才兼备的代表性人物来担任民主党派主要领导人,但社会的进步、民主的发展和党派成员素质的提高,执政党和民主党派自身的发展变化,也从客观上要求参政党更好地发挥集体领导的力量,凝聚集体领导的智慧。这一历史转变体现了新形势下民主党派领导骨干队伍建设的新特点。我们必须予以充分的认识和高度的重视,采取相应的对策与方略。

  (二)履行参政议政职能方面的转变

  民主党派领导骨干队伍建设的重要方面之一是提高参政议政能力。在当前新形势下,各民主党派在履行参政议政方面由主要界别特色领域全面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更为广阔的各个领域转变。这是因为我国社会结构从总体上已呈现由简单的社会阶级结构向复杂的社会阶层结构变化的态势就目前来看,民主党派的界别构成已不能完全适应社会结构的新变化,各党派界别特色呈现趋同化,削弱了党派界别的原有优势,应当逐步实现从职业界别向阶层界别的调整与转化。民主党派要在一定程度上来协调不同阶层之间的利益矛盾,要为和谐有序的多元利益表达格局发挥发挥积极的作用,就必须在国家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各个领域全面参政议政,对于这一转变,各民主党派必须要有清醒认识,特别是它的领导层。只有这样,才能参政起到代表性,议政形成针对性。

  上述履行参政议政职能方面的转变,使民主党派领导骨干在提高参政议政能力方面经受了新的考验和挑战。一方面,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和中国综合国力迅速提升,中国在世界上发挥的作用和承担的责任越来越大,而面临的问题更复杂,涉及的领域更宽广。国内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生态建设发展推进的步伐越来越快,同时也伴生出一系列突出的矛盾和问题,需要得到有效的化解,这一切使参政议政的难度之大、要求之高,前所未有。另一方面,多党合作、政治协商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的深入推进,执政党对民主决策越来越重视,诚恳地就多种重大决策征求参政党的真知灼见,期望值也很高。因此,全面地、高水平地参政议政,建科学发展之言,献和谐稳定之策,尽富国惠民之力,行发扬民主之实,已经成为当今这个伟大时代赋予民主党派不容推卸的责任。

  同时,民主党派在参政议政上也有许多优势,党派各级领导成员学历层次高,专业水平强,视野开阔,关注国计民生,信息渠道多元,积累了不少宝贵的经验,整体的参政能力不断提高。参政党的定位,使民主党派较少受“权”、“位”“政绩”的约束,也较少受行政隶属和区划的约束,亦较少受学科分类、学术派别的约束,可以更客观、真实、冷静地思考问题并提出合理的建议,也可以在多学科交叉融合中更有创新地献计献策,充分利用党派成员的专业资源和社会资源结合成优势互补的合作伙伴。运用民主党派具有的独特而直接的进言渠道,更好地履行全面参政议政的职能。做到既要有界别特色,努力保持在主要界别领域参政议政的传统优势,又要顺势开拓新领域,全方位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言献策。

  四、对策与方略:思想建设与制度建设并举,素质能力与体制机制齐抓

  新的形势和民主党派所肩负的重要历史使命,要求其领导骨干队伍必须切实重视和加强自身建设,尤其是思想建设和制度建设,以此来全面提升领导成员个人的综合素质与能力,同时也进一步完善党派集体领导的体制与机制。

  民主党派领导班子成员绝大多数都具有较高的思想理论水平和较强的能力素质,这是主流,是不容否定的。但也有部分领导干部的思想、作风、能力素质与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不相适应。有些成员学习与改革创新的积极性不高,工作上缺乏发展思路,迈不开新步子;有些人则缺乏推动科学发展必备的知识,缺乏进行战略思维、辩证思维、系统思维、创新思维的能力;有的作风不民主,工作不扎实,班子不团结,工作不协调等等,确实有不少问题有待于我们在领导班子建设中加以解决。

  (一)思想建设促进领导成员素质与能力的升华

  民主党派思想建设的基本途径就是要长期坚持学习,在学习中把握政治发展的规律,用科学发展观的理论指导实践。学习很重要,也有难度,贵在自觉,贵在坚持,但以自学为主,这是民主党派领导的基本素质。同时作为组织行为,学习还需要制度保障,民主党派领导不仅要带头参加学习,还要建立教育培训制度,善于组织和督促成员学习。民主党派领导班子成员要树立学习是加强自身建设首要任务的意识,因为不学习就不会有成熟的思想和理论的创新,就不可能把握大局。因此民主党派领导班子要始终加强学习,不断提高领导能力和工作水平,必须把学习作为履行好职能的第一需要,以谦虚的态度、顽强的毅力抓好学习。

  民主党派领导班子成员还要继承和发扬传统,因为民主党派组织是历史的产物,其政治纲领具有延续性和继承性。各民主党派要努力保持组织的稳定发展,就要学习自己党派的历史,其中凝聚政治信念、优良传统和高尚风范,也凝聚着政党工作机制、工作方式和社会经验,更凝聚着党派组织建设的丰富资源和宝贵财富。尊重历史就是尊重积累、尊重传统、尊重共识、尊重经验。社会和成员的变化,需要民主党派领导不断探索新思路,创造新经验和新影响,以此来提高领导工作的有效性,这种探索与创新就是民主党派历史和文化的延续和发展。所以无所积累的领导其实是不称职的,创新需要智慧,探索源自思考,思考基于长期学习而培养起来的敏锐眼光与扎实理论,这正是民主党派思想建设的关键之所在。

  (二)制度建设保障集体领导体制与机制的完善

  民主党派组织具有管理和服务的功能,这种功能主要是通过制度来推行,制度是通过激励和约束、教育和引导等机制发挥作用的,所以,民主党派领导需要不断研究工作中的新情况,不断完善制度和机制。要在科学发展观的引领下,观念更新、方法创新,建立健全充满活力、科学有效的组织工作体制和机制,努力建设高素质的领导干部队伍,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参政议政骨干人才队伍,热心会务工作的专职干部队伍等。

  保障民主党派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有待进一步健全。一方面是一些不适应新要求的传统体制需要改进;另一方面是有利于科学发展的新的体制机制需要建立,尤其是领导班子决策科学化、民主化的机制,凝聚民主党派力量和智慧的工作机制,促进科学发展的监督机制等。我们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思考党派的体制机制问题,实事求是地构建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体制机制,完善科学发展的决策、执行和监督机制。目前最主要的是:政治交接长效机制;集智聚力的参政议政机制;各党派内部的监督机制等。

  在领导班子的制度建设方面,还要坚持民主集中制的原则;坚持联系基层制度;加强个人监督等等。总之,民主党派领导班子建设一定要从自身做起,提高每个领导成员的思想觉悟,政治水平,责任意识,工作能力,树立团结、正派的工作作风。民主党派领导班子建设是参政党组织建设的关键,是参政党政治交接和自身建设的重中之重。民主党派领导班子是一级组织的总指挥部和最主要的代表,具有突出的重要地位和决定性作用,它的领导意识、领导能力和领导作风,直接影响和决定该党派在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因此民主党派领导班子建设既是长期的任务,也是阶段性的迫切任务,所以一定要抓好思想、队伍、制度和作风建设使各民主党派在国家的科学发展上有新的更大的作为。

  民主党派的领导骨干队伍建设任重道远,科学发展观的光芒照耀着它的漫漫前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将熔铸它的灵魂,建成高素质的参政党是它奋斗的目标。我们有理由相信,伴随着中国民主政治进程的不断推进,多党合作制度的更趋规范化,各民主党派会在一代代政治交接中把这项工作做得更为出色。

  

     (本文为贵州民进参加建设适应时代要求高素质参政党理论征文活动入选论文)

作者:

责任编辑:陈平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