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精髓

来源:学习时报|时间:2013-01-14
  迄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走过了 35年的不平凡历程。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形成和发展的这30多年中有两重阻碍性因素:一重阻碍性因素是现实的利益因素,再一重阻碍性因素就是思想因素,即“左”的或右的观念,特别是传统苏联模式的社会主义观。针对传统社会主义观,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强调要防“左”,要不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审视中国整个改革进程,从打破“两个凡是”,到打破姓社姓资、姓公姓私的教条束缚,再到今天关于国有企业与政治体制改革的争论,都涉及一个思想解放与理论创新的问题。可以说,正是秉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的理论精髓与精神实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得以开创并不断发展,以之为指导的中国改革大业才得以不断推进。

  解放思想的理论精髓与精神实质是针对传统社会主义模式的。传统社会主义模式的根本问题是什么呢?站在今天的高度进行反思,其根本问题就是在很大程度上形而上学地理解马克思主义与社会主义,主要以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书本为出发点,而不是从客观实际条件出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理解往往存在很大偏差,教条化严重。这种教条化、形而上学的理解方式实际上违背了马克思主义唯物论特别是条件论的基本观点。唯物论要求我们一切从客观实际出发,条件论则表明任何事物都是处于特定的具体的时空条件之中,都是有条件而不是无条件的,我们不能脱离具体的时空条件来分析事物。

  传统社会主义观对唯物论特别是条件论的违背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教条主义对待经典作家的论述,没有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来运用原理;另一方面,忽视基本观点的支持条件从而造成认识上的偏差。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逻辑中,许多基本观点需要一定的支持条件或前提条件才能够成立。如果看不到支持条件,就会犯超越条件的错误。传统社会主义理解上恰恰存在这个问题。

  理解的偏差造成了建设的失误,认识的教条化带来了惨痛的教训。现实的失误与教训警示我们搞建设必须以现实为出发点,必须重新理解与科学对待马克思主义。而解放思想的理论精髓与精神实质实际上正体现了马克思主义面向现实的内在要求和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

  在对马克思主义重新理解的基础上,依据解放思想的理论精髓与精神实质,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深刻批判传统的教条主义思维,努力打破束缚人们的传统观念。邓小平强调指出:“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这句话非常具有预见性。苏联亡党亡国,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教条化严重以致最终窒息了整个社会的活力。他还强调:“我们要根据现在的国际国内条件,敢于思考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千万不能搞‘禁区’。‘禁区’的害处是使人们思想僵化,不敢根据自己的条件考虑问题。”“允许有不同意见,让不同的意见讲出来,这才真正是稳定的表现、有信心的表现。”在此认识基础上,邓小平重新明确了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的思想路线。这条思想路线,四句话,四次提到“实”这个字。实际上,我们看《邓小平文选》和《邓小平思想年编》,邓小平讲“实”频率是非常高的:实践、实际、求实、切实、落实、实效、实处、踏踏实实、老老实实等等。这充分体现了邓小平的唯实思维,所针对的就是唯书思维与唯上思维。江泽民也强调:“一定要以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问题、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着眼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运用,着眼于对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着眼于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离开本国实际和时代发展来谈马克思主义,没有意义。静止地孤立地研究马克思主义,把马克思主义同它在现实生活中的生动发展割裂开来、对立起来,没有出路。”“要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在党的基本理论指导下,一切从实际出发,自觉地把思想认识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中解放出来,从对马克思主义的错误的和教条式的理解中解放出来,从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胡锦涛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也明确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作为科学发展观最鲜明的精神实质。

  解放思想的理论精髓的实质就是在批判教条主义的基础上让人们树立一种面向现实、敢闯敢试、发展变革的新的思维方式。不论对于一个人来说,还是对于一个政党来说,思维方式的变革特别难,但思维方式的变革又特别重要。思维改变行为,观念决定命运。如果没有这一理论精髓,也就没有今天中国建设与发展的伟大成就。整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形成和发展首先得益于思想的解放、思维方式的变革以及观念的创新。在此意义上,解放思想确实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

  万事开头难,一旦思想解放成为潮流,实事求是深入人心,经济社会不断发展,人们得到的实惠越来越多,任何教条主义或僵化观念都无法持久。在这种情况下,思想解放与社会发展就会形成一种良性的互动效应。从这个意义上说,思想解放具有一种自我强化的功能,后来思想解放的不断深入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不断创新也证明了这一点。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以后的发展中,必然还会遇到各种新情况、新问题,实践不断发展,旧的观念需要不断突破,思想解放与理论创新没有止境。正如邓小平指出的,认为解放思想已经到头了、甚至过头了显然是不对的。党的十八大报告也强调:“实践发展永无止境,认识真理永无止境,理论创新永无止境。全党一定要勇于实践、勇于变革、勇于创新,把握时代发展要求,顺应人民共同愿望,不懈探索和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永葆党的生机活力,永葆国家发展动力,在党和人民创造性实践中奋力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

  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精髓,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需深化认识,那就是如何有效做到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我们不能总是在经验教训之后才意识到要思想解放,不能总是通过一次次的思想运动的形式进行思想解放。我们必须找到思想解放与理论创新的长效制度化机制。而民主——包括党内民主和社会民主,恰恰是实现思想解放的有效制度保障。正像邓小平指出的:“民主是解放思想的重要条件。”“一个革命政党,就怕听不到人民的声音,最可怕的是鸦雀无声。现在党内外小道消息很多,真真假假,这是对长期缺乏政治民主的一种惩罚。”如果民主机制比较健全,群众和下级能够自下而上不断反映问题与意见,在这种情况下,现实的问题与不同的意见能够迅速得到反映,这种现实的压力推动着领导层不得不根据问题与形势来调整思路,改变想法,与时俱进。在这种情况下,思想解放更容易实现,即使有代价,代价一般也比较小,并且更容易在解放思想中统一思想。相反,如果一种政治体制民主机制不健全,官本位严重,当政者或者听不到不同的声音,或者即使听到照样搞一言堂、家长制,在这种体制下,最容易出现思想僵化、落后、封闭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即使能够实现思想解放,代价可能也会相当高。

  当然,通过自上而下的调查研究的方式也可以了解民意,反映民众诉求。我们党也一直注重调查研究。但调查研究与群体路线有其自身的局限性:领导干部深入群众,主动性在领导干部一方,即使领导干部没有深入群众,也往往只被归结为思想路线与方法问题。这种视群众为客体的工作方式与思想方法在现阶段已经完全不能适应社会形势的发展,因为其无法有效调动起广大民众的积极性,仅凭有限的领导干部也无法完全吸纳与整合广泛而分散的民意。而通过民主制度、民主机制的完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就具有了制度保障,而不是单靠领导者个人的品质。随着我们民主机制的不断健全完善,思想解放与理论创新必将愈益制度化、长期化与稳定化,这是中国政治文明发展的必然趋势。

作者:

责任编辑:陈平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