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浏览/市委会要闻/全国“两会”专题之十——张洪:面源污染是农村环境污染的最大问题

全国“两会”专题之十——张洪:面源污染是农村环境污染的最大问题

来源:人民政协报|时间:2013-03-11
 

 

                  农业界政协委员:农村环境污染治理迫在眉睫

“现在的污染已经不是某一个区域的事情,同样也不是短期内出台些政策就可以解决的。”

“日后的工作重点应遵循“不欠新账,多还旧账”的治理原则,从源头上控制污染源。”

从污染“上山下乡”到“癌症村”频发,再到网友悬赏当地环保局长下河游泳,时至今日,我国农村所面临的各类环境问题仍处于关注未能覆盖、监管难以抵达的事件性应对阶段,未能得到普遍、持续的约束或治理。农村环境问题困在何处?如何突围?多位农业界全国政协委员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面对日益严峻的农村环境问题,应当对传统的发展模式、环保意识及民生理念深刻反思。

相对“还好收拾”的点状污染,面源污染是农村环境污染的最大问题。全国政协委员、重庆市林业局副局长张洪认为,这一问题跟我们粗放的经济增长方式有关。长期以来,过量使用化肥、城乡结合部的生活垃圾污染以及工业方面的污水排放、工业垃圾不能很好处理都在加剧着农村环境污染。令人担心的是,当前一些地区农村环境的没人管、没法管、没钱管的局面仍未明显改观,而盲目追求快速城镇化和高速经济增长的势头有增无减。

“我认为还远远没到解决问题的阶段,现在的关键是摸清楚农村污染的家底。”全国政协委员、河北农业大学国土资源学院教授许皞认为,意识到问题然后着手解决固然重要,但摸清家底应该成为农村环境污染防治的第一步,“只有调查清楚全国农村污染的现状及其危害,才能找出原因并提出对策和治理措施,并进而出台防止污染的法律”。但现实很难乐观。他告诉记者,农村环保工作起步晚、基础弱、机构缺失,绝大多数乡镇没有专职环保机构和人员,现有从事农业环境保护、环境调查的技术人员都是半路出家,“他自己都搞不明白,怎么还能指望他给出科学的意见?决策部门又如何做到科学决策?”许皞说,治理农村环境污染缺乏前期的技术储备,正是因为我们之前在科技、投入上的欠账太多。他建议,日后的工作重点应遵循“不欠新账,多还旧账”的治理原则,从源头上控制污染源。

“那种只为GDP增长、牺牲环境的经济发展模式,实在是赔本赚吆喝的买卖。”许皞委员说。他提醒,在新型城镇化推进过程中,城市扩展、村镇建设、产业发展绝不能再以牺牲农村环境、贻害百姓利益为代价。他建议,在尽快摸清家底的前提下,完善有关农村环境的法律法规制度,明确资金筹措的来源、承担治理责任的主体,从根本上解决束缚农村环境治理的体制、机制问题,让农村环境治理工作有人抓、有人管。

治理农村环境污染是一个长期的工程。多位接受采访的委员都强调一点,现在的污染已经不是某一个区域的事情,同样也不是短期内出台些政策就可以解决的。张洪委员建议,对于化肥、农药污染问题,今后要推行精细用药并且避免大面积喷洒,同时最好可以配方用药并且尽量少用,这样就可以达到节省资源和保护环境两个目的。而对于工厂尤其是大型养殖场,政府可以出资鼓励他们进行治理,例如帮助他们建造化粪池和沼气池。此外,更为重要的是要有严厉的惩罚机制。

    农村环境污染治理已是迫在眉睫,这些污染的影响势必会延伸到城市。如污水灌溉会造成有毒有害物质在农作物中的沉积,对河流湖泊的污染则会使得水产品的质量受到影响,“所以说,在快速城镇化的背景之下,面对污染问题,不论是城市还是农村,谁都不能独善其身。”许皞强调,农村环境整治,必须城乡同治,注重科技创新和因地制宜。要统筹协调,加强各部门的协调联动,加大政策扶持和资金投入力度,建立农村环保长效治理运行机制。

作者:

责任编辑:陈平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