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网上学苑/学习园地/弘扬井冈山精神和苏区精神 以新担当新作为助力多党合作新发展

弘扬井冈山精神和苏区精神 以新担当新作为助力多党合作新发展

来源:市委会宣传处|作者:罗挺|时间:2019-06-25

本次在井冈山干部学院的培训虽然只有短短两周,但我收获颇丰,既有精神上的洗礼,又有理论上的提高,既有知识上的沉淀,又有工作上的启迪。下面我就新时代弘扬井冈山精神和苏区精神,结合党外干部的职责要求,谈几点体会:

一、坚定政治信念,筑牢政治共识

统战工作条例第33条明确指出党外代表人士的三个标准,其中首要标准是政治坚定。井冈山精神的第一要义是“坚定执着追理想”,苏区精神的第一条是“坚定信念”。党外干部信念的坚定执着,主要体现在不忘合作初心、筑牢政治共识。具体地说,“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及其成员的崇高理想和价值追求。各民主党派从参加爱国民主运动到响应“五一口号”,从社会主义改造、建设到参与和推进改革开放,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这种从中国土壤中生长出来的新型政党制度,已被历史和现实证明是适合中国的、民主的和有效的选择,是参政党及其成员实现自身价值、追求目标和理想的光辉道路。正如民进创始人马叙伦先生留下的政治嘱托“只有跟着共产党走,才是在正道上行”。所以,党外干部的政治认同,是积极的而不是被动的认同,是自觉的而不是消极的对待。从根本上说,就是要坚持用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做到真学真信真用,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共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始终紧跟执政党的前进步伐,真正担负起为执政党助力、为国家尽责、为人民服务的责任与使命。

当前社会思想多元多变,巩固多党合作政治共识的挑战更多。我们党外干部除了不断提高自身政治素养,还肩负着特殊的政治使命,那就是要为进一步巩固多党合作的思想政治基础守土尽责,努力画出最大同心圆。今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重庆时强调,要围绕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等重大问题,广泛开展宣传教育,加强思想舆论引导,坚定广大干部群众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进一步激发全体人民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巨大热情。我们党外干部虽然不是党员干部,但也是党的干部,是党和国家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我们而言,要在深刻体悟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的同时,还要围绕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为什么“行”、社会主义协商民主为什么“好”等问题,广泛宣传教育,加强思想引导,团结带领党派成员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这是我们党外干部在新时代弘扬井冈山精神和苏区精神的应有之义,也是做革命精神歌颂者、实践者、传承者的职责所在。

二、树立群众观念,提高履职成效

“实事求是闯新路、依靠群众求胜利”是井冈山精神的重要内容,“求真务实、一心为民、争创一流、无私奉献”是苏区精神的有机组成部分。对参政党成员特别是代表性人士而言,以党为师,坚持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深入基层和群众,了解社情民意,扎实开展调查研究,既是弘扬井冈山精神和苏区精神的具体体现,也是凝聚人心、汇聚力量、提高参政议政能力和水平、实现履职尽责新作为的必然要求。毛泽东强调“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做领导工作的人要依靠自己亲身的调查研究去解决问题”。习近平总书记今年1月在党外人士迎春座谈会上强调“调查研究是正确决策的基本功,也是参政议政的基本功。希望大家围绕当前党和国家工作面临的突出问题加强调查研究。”这对当前参政党履职特别是开展调查研究提出了新要求。我们必须深入基层一线、走进田间地头,通过召开座谈会、实地调研、访谈交流等方式,掌握真实情况,倾听群众心声,才能以高质量、接地气的良言、实策,为促进执政党科学决策和有效施策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参政党成员以知识分子为主。当今知识界仍然有少数人在研究中国问题时,走不出“象牙塔”的清高,放不下“秀才”的架子,有“半部论语治天下”的傲气,过分依赖书面材料、间接数据、网络资源,片面迷信用西方话语来分析国情,导致盲人摸象、牛头不对马嘴。这种“主观主义、本本主义、教条主义”的毛病,当年毛泽东在井冈山和苏区时就与之进行了坚决斗争,才终于找到适合国情的正确革命道路。今天,我们党外干部尤其要注意摒弃“主观、片面、务虚、脱离群众”等“秀才病”,扎实开展社会调查,深入了解民生疾苦,真实反映群众呼声,正如费孝通所强调的“调查成功的关键在于调查者的态度”、最重要的是“获得调查对象的信任”。这对群众工作艺术提出了很高要求。毛泽东强调“群众是真正的英雄”,我们党外干部也要有“群众情结”,学会与群众打成一片,从群众那里掌握第一手信息和资料,不居高临下,不道听途说,不蜻蜓点水,不人云亦云,坚持先有“真知”后有“灼见”,才能建言建到关键处,议政议到点子上,当好中国共产党的“好参谋、好帮手、好同事”。

三、继承革命精神,锤炼优秀品格

在此次培训的现场教学中,毛泽东、朱德、曾志等老一辈共产党人百折不挠的坚强意志、无私无畏的高尚品格,以及广大红军战士特别是许多无名英雄为了国家和民族的解放,不怕牺牲、英勇奋战、甘洒热血报春秋的革命信念与献身精神,给我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党外干部历来强调淡泊名利、甘于奉献,心底无私天地宽,注重“非权力性影响力”,就是通过人的信仰、气质、性情、品行、智能、才学和经验等因素综合孕育出来的一种人格凝聚力和感召力,其核心因素是思想道德修养,如民盟前辈张澜的“四勉一戒”,民进前辈叶圣陶多次用“有诸己而后求诸人,无诸己而后非诸人”与会员共勉,民进中央原主席严隽琪强调“三严三实”、反对“四风”也是参政党成员需要努力践行的要求。

对党外干部品格的要求,归根结底就是两个字:“正”和“为”。“正”,即立场要正、风气要正;“为”,即敢于作为、善于作为。我想到了习近平总书记当年在河北省正定县任职期间与党外人士贾大山的交往故事。当时39岁的农民作家贾大山,在县文化馆挂着闲职,业余时间写写短篇小说,淡泊名利,无心仕途。习近平多次与他交流、沟通,就文物保护问题拜他为师,并举荐他担任县文化局局长。贾大山不负重托,工作干得很出色,还把文化局搞得风清气正,上任9年局里没有一笔吃喝账。习近平看重贾大山的人品和文品,和他结下了深厚友谊。1998年贾大山去世一周年之际,已在福建任职的习近平撰写了悼念文章《忆大山》,发表在《当代人》杂志上。贾大山可谓是新时代党外人士“正”和“为”的楷模。

这里我选用习近平总书记在《忆大山》中的一段文字来结束今天的发言,与大家共勉:

“贾大山是一位非党民主人士,但他从来也没有把自己的命运与党和国家、人民的命运割裂开。在我们党的政策出现某些失误和偏差,国家和人民遇到困难和灾害的时候;在党内腐败现象滋生蔓延、发生局部动乱的时候,他的忧国忧民情绪就表现得更为强烈和独特。他利用与基层民众水乳交融的关系,充分调动各种历史和文化知识,以诙谐幽默的语调,合情入理的分析,乐观豁达的情绪,去劝说人们、影响人们,主动地做一些疏导和化解矛盾的工作。同时,他更没忘记一名作家的良知和责任,用小说这种文学形式,尽情地歌颂真、善、美,无情地揭露和鞭挞假、恶、丑,让人们在潜移默化中去感悟人生,增强明辨是非、善恶、美丑的能力,更让人们看到光明和希望,对生活充满信心,对党和国家的前途充满信心。”

作者:罗挺

责任编辑:文明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