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参政议政/参政议政成果/民进重庆市委2013集体提案十九:充分挖掘利用地域特色文化资源 促进我市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

民进重庆市委2013集体提案十九:充分挖掘利用地域特色文化资源 促进我市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

来源:参议处|作者:民进重庆市委|时间:2013-07-26

地域文化是乡村旅游的核心和灵魂。充分挖掘地域文化能增强旅游景点的亲和力、吸引力和感召力,也能成为拉动乡村旅游客源市场新的亮点。尽管地域文化在乡村旅游中的作用巨大,但我们在发展乡村旅游的过程中,在对地域文化资源的挖掘和利用上,存在许多问题。

 一、文化理念不强,文化民生和经济民生脱节。目前,一些区县将乡村旅游作为引领农民脱贫致富的重要措施。这种以经济和农民脱贫致富为目标而定位的乡村旅游,其文化理念严重不足,既忽视了文化内涵建设在乡村旅游中的作用和地位,也因此看不到长远和可持续发展的意义,缺乏整体规划、缺乏旅游最核心的要素——文化和创意,继而导致文化底蕴不足,文化内涵价值不高,旅游文化产品低端等问题。同时,由于乡村旅游经营者大多是农民,他们的一些意识还停滞在传统农耕意识形态里,未充分认识到文化在其中的作用和意义。由此,造成他们目光短浅,急功近利,致使对游客的吸引力不强等问题出现。

二、文化内涵深度挖掘不够。重庆有诸多富有文化内涵和底蕴的地方文化,充分挖掘其内涵,将使重庆的乡村旅游具有核心的竞争力和影响力。然而,我们在发展乡村旅游的过程中,对这些丰厚的文化内涵的发掘和利用极其肤浅,有的为了急于产生效益,听说某种文化有价值,甚至还处于似是而非的状态,既不经过认真研究和论证,也不请教和听取相关专家的意见和建议就上马,从而导致短期效应和贻笑大方的尴尬局面,有的甚至成为文化和旅游的一大笑柄。

三、旅游产品缺乏特色,地域文化效应不足。目前,乡村旅游文化产品中,产品重复、同质化竞争严重,旅游文化产品低端,品牌效应严重不足,有待改进。如,菜花节、葡萄节、乡村旅游文化节、农家乐、休闲纳凉……遍地都是,没有统一的规划和布局,没有鲜明的本土特色和亮点,地域文化效应不足,继而影响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四、乡村旅游人才队伍地域文化修养亟待加强。乡村旅游是近些年来的新型旅游业态,具有很好的潜力和前景,但由于其处于乡间的特殊环境,使其人才匮乏,从业者的素质不高,乡村旅游人才文化修养,特别是地域文化修养严重不足,不熟悉当地传统的民族民俗文化,致使乡村旅游文化产品的质量受限,甚至生产出低俗、媚俗的产品也不乏其例。

为此,建议充分挖掘利用地域特色文化资源,促进我市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

一、重视整体规划,突出文化内涵。

重庆这一特殊的地域环境所孕育的不同地域文化及其在乡村旅游中的特点和价值有所不同。因此,不同乡村旅游文化产品亦应随文化的不同而各异。要做出具有各自特色的、适合不同类型游客消费的乡村旅游文化产品,首先应高度重视乡村旅游的整体规划,编制全市乡村旅游发展专项规划,突出文化内涵、文化理念,突出重点区域、重点项目,并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专项规划相结合。

二、加强政府引导,打造旅游品牌。

发展乡村旅游,政府要加强引导,可出台乡村旅游发展的专门文件,注重解决投入多元的问题和有效整合资源的问题。乡村旅游也应注重品牌,要通过培训或文化扶贫等方式,引导从业者提高对乡村旅游文化和文化品牌重要性的认识,按照各自的地域文化特色,打造出乡村旅游的特色文化品牌,从而用品牌吸引人、凝聚人。重庆的土家族、苗族等民族民俗文化、三峡的巫文化、移民文化等等文化资源,都是值得深入挖掘和打造成乡村旅游特色文化品牌的资源,应予重视。

三、立足本土,做出地域文化特色。

乡村旅游应该立足本地的人文历史文化资源,并深挖其内涵,再就地利用其自然景观,打造出人文和自然相容的乡村旅游产品,体现出乡村旅游的本地性、本土化和特色性,形成与它地迥然不同的风格和特色。如何注重特色,主要是乡村景观、乡野田园、农业生产,这些体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风景要原汁原味;农家文化,包括农耕文化、地方传统的民俗文化和农家土特产要原汁原味。

四、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培育乡村旅游人才队伍地域文化修养。

大力发展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开设相关专业,培养乡村旅游人才队伍。以县为单位,开展乡村旅游人才培养计划,对乡村旅游服务业领军人和有意愿从事乡村旅游的乡民采取免费培训、考察学习、专家一对一指导等多种形式,有针对性地进行培养培训,培训主要以乡村旅游管理和规范、着装要求、客房住宿规范、环境卫生状况以及乡村旅游地域文化内涵的挖掘利用、品牌和特色的打造等方面为重点,以培养他们的地域文化修养,提高他们的学习和管理能力,科学规划和开发乡村旅游资源,保证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作者:民进重庆市委

责任编辑:钟冬蕾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