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网上学苑/学习园地/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合作共事的机制问题研究

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合作共事的机制问题研究

来源:北碚区工委会 吕瑜良|时间:2011-04-06

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的合作共事,是指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在国家权力机关、政府机关以及各种社团组织、社会基层单位、企事业单位中的合作共事。经过60年的建设和发展,中国多党合作取得了辉煌的成就。积极探索多党合作的有效机制,切实推进多党合作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建设,充分发挥多党合作的优越性,对加强和改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促进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加快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中国多党合作机制的形成与发展

(一)初创奠基的前30

这一时期从1949年开始,至1978年结束,经历了探索创立、曲折前进、严重挫折三个阶段。

探索创立阶段(1949—1956)1949921日至30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胜利召开,标志着中国多党合作制度的正式确立。1956年,毛泽东提出了多党合作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八字方针。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实行与各民主党派合作的政策,形成了建国后多党合作运行机制的黄金期。

曲折前进阶段(1957—1966)1957年反右斗争扩大化至1966年,是多党合作机制发展较为凄冷的时期,民主党派受到严重打击,多党合作关系遭受严重挫折。值得欣慰的是,中国多党合作的根基仍然保持着。

严重挫折阶段(1966—1978)。从1966年底至1976年的文化大革命十年动乱时期,以及1976年至1978年历史转折前的徘徊时期,是中国多党合作制度遭受了严重挫折的时期,民主党派被看作是资产阶级政党、专政的对象,多党合作遭到严重的破坏,近乎瘫痪。

(二)改革发展的后30

1978年底至2009年,中国多党合作经历了恢复创新、继承发展、丰富完善三个阶段。

恢复创新阶段(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到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领导人民逐步恢复了多党合作制度,将多党合作提升为中国基本政治制度,并开始了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的进程。邓小平把的多党合作的八字方针发展成为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十六字方针。

继承发展阶段(从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到党的十六大)。十三届四中全会以后,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把中国多党合作制度发展推向了一个新阶段。1989年底《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意见》出台,明确了民主党派的参政党地位以及参政议政的基本点,对多党合作的原则、内容和形式等都做了比较详细的规定。1993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将长期存在和发展被载入宪法,使多党合作制度上升为国家意志。1997年坚持和完善中国多党合作制度被列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2000年,江泽民将我国政党制度的特征概括为共产党领导、多党派合作,共产党执政、多党派参政,明确了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的关系,划清了中国多党合作制度与国外一党制和多党制的根本区别。

丰富完善阶段(从党的十六大到现在)。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总书记领导的党中央在中国多党合作制度的发展道路上迈出了新的步伐。2005年《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建设的意见》颁发,对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重要原则、主要内容、基本程序等进一步作了科学规范。2006年《中共中央关于加强人民政协工作的意见》颁发,明确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重要机构,是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 2007年,中共十七大报告指出,要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政治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这为多党合作制度的发展和完善提供强大的理论依据和明确的指导方向。

二、当前我国多党合作共事的主要机制及存在的问题

(一)政治协商机制

政治协商,即国家各种政治力量就国家的大政方针以及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的重要问题共同商量,从而取得一致意见。政治协商的目的在于发扬民主,综合考虑多方意见和要求,达成相互谅解和妥协,使得决策更加民主和科学。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基本政治制度的重要内容,是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框架和政治系统构造中特有的一种形式,它是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的主要实现形式,是社会主义生命力体现的重要载体,是凝聚民心和整合社会的润滑机制,在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目前,我国政治协商机制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以下几点:一是政治协商的职能被弱化;二是政治协商的主体不到位;三是政治协商的客体不明确;四是政治协商的格局不完善;五是政治协商的程序不规范。

(二)民主监督机制

民主监督,是人民政协的三大主要职能之一,也是我国社会主义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构建法制化的民主监督机制,对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巩固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促进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大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国民主监督具有明显的特色:一是监督主体联系广泛,群众基础十分深厚;二是民主监督的形式多样;三是多种监督体系形成强大的合力。

但是,我国民主监督中也存在很多问题:一是民主监督意识不强;二是形式主义比较严重;三是监督主体知情渠道狭窄;四是民主监督机制有待完善;五是监督体系没有形成合力。

(三)参政议政机制

参政议政机制是参政党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指民主党派在宪法允许的范围内,对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中重要问题以及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问题,开展调查研究,反映社情民意,通过调研报告、提案、建议案或其他形式等参政议政渠道,向中国共产党和国家机关提出意见和建议,积极参加国家政权与国家大政方针及其有关重大问题协商与决策的政治行为。

目前,我国参政议政机制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一是参政议政理论建设不够;二是参政议政的人才不足;三是参政议制机制不健全;四是群体参政议政的能力发挥不够。

三、如何健全和完善我国多党合作机制

 ()如何健全和完善政治协商机制

健全和完善政治协商机制,应当做好以下几点:首先,要重视政治协商在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中的作用;其次,应该把政治协商的重要原则纳入法制轨道;第三,必须对协商的空间位置作出明确界定;第四,不断完善现有政治协商的主要形式并落到实处;第五,进一步规范协商程序;最后,建立和完善与政治协商相关的工作制度,主要包括会议制度、工作制度和反馈机制。

 ()如何健全和完善参政议政机制

建立规范高效的参政议政工作机制,必须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首先,完善各民主党派参政议政领导机制;其次,健全参政议政工作机制;再次,建立参政议政人才培养机制;此外,建立参政议政保障机制;最后,建立参政议政激励机制。

 ()如何健全和完善民主监督机制

健全和完善民主监督,必须做好以下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加快民主监督的法律化建设;二是把权力运行置于有效监督之下;三是民主监督必须与其他监督有机结合;四是把预防监督纳入监督重点;五是积极探索监督机构的附属性问题;六是努力提高民主监督主体的自身素质。

由于涉及到社会诸领域、诸方面,依赖于多方面条件的具备,受社会经济文化等客观条件的制约,健全和完善我国多党合作机制需要长期积累,逐步进行。特别是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各种社会矛盾错综复杂,随着不同社会阶层、集团和利益群体的不断出现,社会成员的民主意识、参与意识将日益强烈地反映出来,这些都会对多党合作机制的发展产生强烈的影响,并对其提出新的要求。

                                       ( 该文获2010年统战理论调研优秀成果评比二等奖)

作者:

责任编辑:陈平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