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清寺情思

来源:綦江区委会|时间:2012-10-17

重庆渝中半岛被两江环抱,历史悠久,许多耳熟能详的地名让人倍感巴渝风情,解放碑、较场口、朝天门……无一不是重庆的象征之一,而位于嘉陵江边的上清寺亦是一处绝佳的旅游胜地。

19899月,我在上清寺的人民小学见习了一个月,后来中师毕业后我回到了万盛教书。此后的二十多年岁月里,我很少到重庆旅游,有时偶尔路过上清寺,也只是众多忙碌身影中的一位匆匆过客,没有时间到那些曾经熟悉的大街小巷走走看看,想来真是遗憾。有时我在想,那些高矮不平的瓦房、爬坡下坎的阶梯还存在吗?那些我见习期间教过的学生现在过得还好吗?

201241114日,我有幸参加了民进重庆市第四次代表大会,开会和下榻处就在上清寺学田湾内的东方花苑宾馆。看着眼前的上清寺,一切都是那样陌生。高楼是城市快节奏的象征,这一点上清寺也不例外。特别是在上清寺转盘一带,高楼鳞次栉比,将城市的空间无情的压缩。可喜的是无处不在的鲜花、满帘绿色的植物,将有限的空间精致地点缀装扮了起来。高大的黄葛树、桂花树、银杏树、香樟树,还有一排排的竹子,将城市的忙碌掩藏其间。行走其中,丝毫感受不到城市的喧嚣和拥挤,倒像是在身在宁静的公园中,使人有些许惬意。

这里有重庆的标志建筑“重庆人民大礼堂”。近年来这里又建设了展示重庆历史的“三峡博物馆”和全国民主党派展览馆“特园”。这里有重庆市委、市政府,而中山四路成功打造为抗战文化一条街,更是将现代与过去完美结合,吸引着无数慕名而来的中外游客。

上清寺的老建筑都装饰成青砖黛瓦、拱窗拱廊,与重庆人民大礼堂及其附近的绿瓦琉璃的建筑风格遥相辉映,浑然一体。漫步上清寺,印象中占道经营的商铺小店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规划有序的商业格局。特别是学田湾市场,印象中的脏乱差没有了,而繁华却更胜往昔。

重庆人民大礼堂外的广场更是休闲好去处,这里有喝坝坝茶的,有喂养鸽子的,有健身锻炼的,看着大爷、大娘们幸福的微笑,看着男孩、女孩幸福的奔跑,我置身于其中,感受这和谐幸福的时刻,不由默默感慨:上清寺变了,变得漂亮而清爽了。

漫步上清寺,往昔的记忆涌上脑海。

1987年,我考入了重庆第一师范学校。当时从万盛出发,到了重庆菜元坝火车站,再转乘汽车到学校所在地北碚区,一般有两条路选择:一是穿八一隧道到牛角沱;二是乘缆车上两路口。这个时候,对于难得进城的乡下孩子来说,无论如何都会趁此机会到处溜达。

那时候我常常提着一个编织口袋,穿行在城市里,犹如一个落魄的民工在忐忑不安地打望着这座向往但却陌生的大都市。

我喜欢站在上清寺转盘的天桥上,数来来往往的车,看穿流不息的人……也因此辨明了几个路口方向的去处:朝西路口接嘉陵江大桥;向北通重庆市委,像比较熟悉的市委小礼堂、求精中学、人民小学都在这条路上;东北方不远就是人民大礼堂,东南方连接到两路口,而南方路口不远就是牛角沱汽车站。

那时的上清寺拥挤而陈旧,甚至有些破落。比如我现在开会的东方花苑宾馆,就修建在以前瓦房密集的学田湾市场。从上清寺到学田湾需要走一段长长而陡峭的梯坎,还要穿越狭窄而平房密集的小巷。

据史料记载,大约在明朝嘉靖年间,这里修建有一座香火旺盛的三清庙,后来改名上清寺。1924年,在四川军阀刘湘与贵州军阀袁祖铭的军阀混战中,寺庙被毁掉大半,剩下的在十年浩劫中也没有逃过劫难,上清寺也就成为一处纯粹的地名了。

抗战期间,这里学校云集,如美专学校、通惠中学、联中学校、巴中校、市中校等都在这里汇集,被称为“学区。而毛泽东和蒋介石签订“双十协议”的桂园,以及座落在这里的周公馆、戴公馆、国民政府总统府旧址等等,更是记录了抗战陪都的历史风云。而民间坊谈中关于贺龙元帅当年领导修建重庆人民大礼堂等故事,也为上清寺的人文历史平添了几许色彩。这些既是历史馈赠给我们的珍贵遗产,也是留给后人可资借鉴的历史教材。

行走在上清寺,看着她翻天覆地的变化,翻阅记忆的点点滴滴,我的心中无限感叹。因为我从上清寺的变化中,看到了家乡重庆的巨大变化,看到祖国蒸蒸日上、繁荣昌盛的景象。

作者:

责任编辑:陈平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