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垃圾处理加减法

来源:重庆政协报|作者:唐茜|时间:2015-01-20

    

 

 

     人们每天都会产生大量垃圾,随着城市的发展,处理垃圾成为城市的一项繁重任务。今年“两会”上,如何做好垃圾处理的加减法,成为政协委员们关注的话题之一,他们围绕垃圾分类,垃圾运输,垃圾焚烧二次污染提出了意见建议。

 

  做加法:推行生活垃圾分类处理

  世上本没有垃圾,有的只是放错位置的资源。大量的生活垃圾未经分类、回收、再利用,任意弃置,将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

  “其实政府关于实施垃圾分类处理的文件和规定有很多。如果每年有一两条能认真实施,长期做下去,实现量变到质变,垃圾分类处理工作一定会取得非常好的成效。”赵明富委员呼吁,政府应出台有效的鼓励垃圾分类的政策与资金支持。加大舆论宣传引导,制作生活垃圾分类知识宣传短片、公益广告,在社区、学校、企事业单位发放垃圾分类知识手册,提高居民的环保意识和节约能源意识。每年开展创建垃圾分类示范单位活动,率先在政府机关、学校进行试点,然后逐步推广。

  还有一点是,由于公共场所用于分类垃圾回收的垃圾桶颜色、标识过于笼统、含糊,大多数人嫌麻烦就往垃圾桶一丢了事,没有起到垃圾分类的作用。为此,赵明富建议,垃圾分类回收应派发统一的区别明显、无偿使用的分装袋,让老百姓一目了然。

  对于这一观点,王光强委员也表示认同。他建议,出台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办法,明确政府职能部门、社会单位、个人在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处理方面的责任、义务、权利等,拟定城市生活垃圾的分类标准,确定与之相适应的垃圾收费制度。选取物业管理比较完善的小区进行试点,积累经验,以点带面,逐步推广。

 

  做减法:免收垃圾运输高速路通行费

  为了保护长江 “一汪清水”,库区正努力打造长江生态文明屏障。然而,在库区实施城乡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过程中,垃圾运输车经过高速公路需要收费,无疑提高了库区各区(县)垃圾处理成本。

  市政协委员唐代文针对忠县的垃圾运输进行了详细的调研。2013年,忠县规划制定了垃圾收运组织方案和运输路线,拟将全县生活垃圾收运至海螺焚烧厂进行无害化处理。由于忠县现有沪渝高速、梁黔高速、沿江高速等3条高速路过境,全县有8个乡镇设置了高速路出口,高速路基本可辐射全县28个乡镇。垃圾运输车在收集、运送垃圾时,直接走高速公路不仅能缩短路程、节约时间,还能有效地减少车辆的损耗。经测算,全县乡镇每天运送到海螺焚烧厂处理的生活垃圾按200-400吨计算,每天需运送30-60车次,平均按每车次144元(每车次往返里程平均约80公里,该路段高速公路综合收费按约0.15元/吨·公里计算,单车总重12吨)的高速公路通行费计算,忠县每年垃圾运输车仅在高速公路上通行费就达158万-315万元。海螺焚烧垃圾处置范围规划覆盖了忠县及相邻库区区县。库区其它区县将生活垃圾运送到海螺,其高速路通行费更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唐代文表示,搞好我市特别是库区生产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是促进我市经济发展,建设美丽重庆的有力举措,也是一项惠及子孙后代的公益事业。鉴于全市各区县特别是库区在实施垃圾处理工程中投入大,资金十分紧张,为了减轻各区县资金压力,顺利推进各区县的生产生活垃圾处理工作,她建议市政府出台政策,将我市垃圾运输车纳入绿色通道管理范畴,免收高速公路通行费。

 

  做减法:减少垃圾焚烧二次污染

  垃圾焚烧发电是城市处理垃圾的主要方式,但在焚烧过程中,将产生含有大量的重金属和二噁英等有毒有害物质的垃圾烟尘,会造成环境新的污染,这也是垃圾焚烧产业发展的瓶颈问题。二噁英是一种剧毒物质,它的致癌性极强,对人体有极大的危害。有“世纪之毒”之称。二噁英和重金属对土壤、水源等也会造成严重污染。如何把这些大量有毒有害的烟尘进行无害化处理已经成为亟待解决的世界难题。

  我市现有垃圾焚烧发电厂3座,在建4座,每年产生垃圾烟尘6万吨左右。新建垃圾焚烧发电项目投产以后,每年将产生10万吨以上的垃圾烟尘,对环境和群众健康造成极大危害。

  采用科技创新技术无害化处理垃圾烟尘,是解决垃圾焚烧发电产业发展瓶颈的迫切需求。市政协科教文卫体委员会在调研中发现,我市已经成功完成了采用垃圾焚烧系统无害化处理垃圾烟尘项目的研究,然而,一年多过去了,这一项目却由于种种原因,推行十分艰难。

  委员们建议,以此项目为契机,促进民营经济与国有经济的有机融合,形成我市多元高效的混合所有制经济体示范。同时,积极推动我市垃圾焚烧发电产业升级,引导垃圾焚烧发电企业将垃圾烟尘无害化处理技术引入到现有的垃圾焚烧发电工艺系统中,提升我市垃圾焚烧发电产业升级和市场竞争力。提高企业应用科技创新的意识,并积极协调重庆垃圾焚烧发电企业,配合垃圾烟尘处理单位做好相关工作,彻底解决我市垃圾烟尘处理问题,达到我市向中央承诺的到2017年减少雾霾15%的目标。(记者  唐茜)

作者:唐茜

责任编辑:宣传处
Top